曹舟南的新征程:抵押自己的别墅都要干成的事
中新经纬11月4日电(薛宇飞)
辞任绿城中国行政总裁后,曹舟南有了新身份——蓝绿双城创始合伙人、董事长。2018年11月1日,浙江蓝绿双城建设有限公司注册成立,之后两次更名,最终定为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蓝绿双城”)。蓝绿双城从成立之初就带着绿城的一些印记,公司名称不仅是绿城创始人宋卫平给起的,创始高管也大多出自大绿城体系。
为了这次创业,有报道称,曹舟南将自己的别墅抵押了,而在这次媒体见面会上,他透露,作为创始合伙人,他的年薪从绿城中国时的1800万元降到现在的100万元。曹舟南认为,在城镇化率逐渐提高和严调控下,中国的商品房销售额将在未来大幅走低,在房地产的下半场,他决心以品质打开市场缺口。
绿城印记
现场图
11月1日晚,在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,曹舟南携一众高管亮相杭州西湖区文体中心,蓝绿双城共建者大会在这里如期举办。蓝绿双城的宣传介绍片中,揭示了公司名称的由来,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: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曹舟南曾透露,他最终决定创业是“在宋总的坚决支持下”,而公司的名字也是宋卫平所取,未来宋卫平更会参与到蓝绿双城的业务中。宋卫平并没有出现在共建者大会上,但在宣传视频中,他自称是“蓝绿人”。
2009年,曹舟南来到绿城,出任执行总经理,2015年6月被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、行政总裁,负责绿城中国整体经营管理工作。随着中交集团逐渐把控绿城中国,公司原有的董事、高管出现变动。2018年8月1日,被视为宋卫平接班人的曹舟南,主动请辞绿城中国行政总裁。到了今年,宋卫平前后十余次减持所持有的绿城中国股票,持股比例降至10%以下,至7月11日,他辞去董事会联席主席,专注于自己任董事长的蓝城集团。
绿城、蓝城、蓝绿双城,三者通过宋卫平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。曹舟南在今年8月对中新经纬记者说:“宋总(宋卫平)说过,绿城是女儿,蓝城是儿子,蓝绿双城他没说,可能是孙子孙女吧。我理解,可能会对小点的蓝绿双城更宠、更关心一点。”
蓝绿双城中的绿城印记并不只体现在宋卫平与曹舟南身上,它目前的整个班底充满了“蓝、绿色彩”。例如,创始合伙人、总裁顾建明,副总裁孔景玲都长期任职于绿城,副总裁姚光叶曾供职于蓝城集团。今年8月初有报道称,蓝绿双城的创始团队有将近92%的人员来自绿城。
在蓝绿双城主管人事工作的孔景玲11月1日称,在今年6月份之前,受曹舟南的感召,公司的主要团队来自于绿城及蓝城的大体系,但在项目纷纷落地后,就开始了筑巢引凤。公司在创业之初就将大比例的股权留给了团队,如今靠股权激励、企业愿景,吸引到了行业内外的人才。
坚守品质
在蓝绿双城,曹舟南继续要做的事情就是坚持“品质精神”。在媒体见面会上,曹舟南和一众高管用较长时间阐述了对项目品质的态度,他们认为,在中国房地产进入下半场后,对品质的把控显得尤为迫切。
曹舟南认为,在房地产的上半场,房企追求规模、利润、排名,连基础产品品质与基础服务都没有做好,房子渗漏水、墙体开裂,周边服务配套缺乏等问题,都较为常见。他将下半场的房地产业定位为“制造业+服务业”,并保证,在所有房地产企业中,蓝绿双城一定把基础质量、基础服务做到最好。
“与设计公司签署的合同中会增加一个条款,房子交付后出现因为设计问题而产生的投诉,设计公司要承担一半责任。总包也是,因为施工出现问题,赔付费也要承担一半。在基础服务上,所有市中心的项目都会做‘泛会所’,大的2000~3000平方米,甚至更大,小的1000平方米,里面有餐饮中心、咖啡吧、24小时健身中心、洗衣店、超市、理发店。”曹舟南说。
“如果有一天你们反映,蓝绿双城做得很烂,产品品质、服务品质都很烂,我一定把规模压到最低,个位数。我们这么多人做个位数项目,我们自己带头,我会精雕细琢,就不信做不好。今天既是和你们说的,也是和全体高管说的。”曹舟南如是对到场媒体承诺。
但是,产品质量过硬并不代表着最受客户欢迎,品质的提高,也意味着成本、售价的上涨,这能否给蓝绿双城带来利益最大化呢?对比宋卫平时代的绿城,其产品品质虽拥有一定口碑,但公司规模却在近些年掉队,年销售额排名从最高时的全国第二降至现在的十几位。有分析称,绿城现在有向高周转转舵
的迹象。
曹舟南十年前创建了绿城的代建业务板块,并使代建业务占据其年销售额的近1/3,如今,他又将代建模式发展为蓝绿双城的“共建”模式。他称,代建和“共建”的差别很大,性质也发生了变化,代建已经进入到一片红得发紫的市场,而“共建”还是一片蓝海。
在蓝绿双城的模式中,“共建”包括小股操盘、融资代建、纯代建、合作开发四种类型,将“价值创造、利润兜底、售价对赌、超额分成”为基本原则,并纳入合作合同条款。令人关注的是,在楼市严调控下,蓝绿双城又该如何实现售价对赌?顾建明解释称,公司进入一个项目,会将房地产还原到
居住本质,只要房子和服务是适合目标客群的,就不愁没有盈利。
蓝绿双城虽仅成立一年,但已签约30个项目,规划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,可售货值超800亿元,曹舟南称,这超过了他们的预期。但是,有业内人士认为,不管是死磕产品与服务品质,还是新颖的共建模式、“物理+数字”双开发,这些策略能否奏效,仅凭这一年的时间还很难判断,一切仍待观察。
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【编辑:邓健】